一、 项目简介
鸵鸟是地球上现存体形最大的鸟类,原产于非洲、阿拉伯沙漠等地,由于鸵鸟全身都是宝,它的养殖具有极高的附加值,被认为是高效农业项目之一。因此,我国也于92年开始引进养殖鸵鸟,发展至今,我国已具备10万只的鸵鸟饲养规模,以每年出栏5万只计,国内每年就有大约7万平方米的鸵鸟皮待加工。我省现有鸵鸟养殖场60余家,存栏头数达一万头左右。为了进一步提高鸵鸟养殖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,服务于我省新型产业的开发,在省教育厅的资助下,我们完成了“鸵鸟皮新颖皮革的开发及其清洁工艺研究”。
本研究从鸵鸟皮组织结构着手,采用微观和超微观等手段,探讨其结构特点,为制定合理的加工工艺提供理论依据。鸵鸟皮加工的关键是脱毛,脱脂以及加工中如何最大限度地体现并保留其独特的毛孔风格,我们拟采用相应的脱毛、脱脂方法和特殊的平衡加工工艺,提高鸵鸟皮革质量。对环境的污染问题直接制约着皮革工业的发展,本研究中我们将采用最新的清洁工艺技术,如少硫脱毛浸灰、多工序结合脱脂、无污染的[O]/[H]漂白褪色方法、生物酶技术和分步加脂等新技术,力求将鸵鸟皮加工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程度。
主要技术指标:
外观要求:
1鸵鸟皮的毛孔凹凸明显;
2革身柔软、丰满有弹性;
3厚度基本均匀、无油腻;
4色泽均匀,涂层粘着牢固。
物理机械性能指标建议如下:
抗张强度(MPa): ≥15
规定负荷伸长率(%): ≤55
撕裂强度(N/mm): ≥35
耐干/湿摩擦坚牢度(级): ≥4/3
收缩温度(℃): ≥90
耐折牢度(次): ≥20000
技术水平:研究中借鉴国内外相关的先进技术与思路,使该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,达到国内领先水平。
由于本研究不仅仅研究鸵鸟皮的加工工艺,而且对鸵鸟皮组织构造进行理论探讨,填补了国内鸵鸟皮组织结构研究方面的空白,体现了学术水平;在工艺中力求采用最新的清洁化技术,在提高经济效益同时,考虑环保因素,从而也体现良好的社会效益。
总之,本研究技术成果的实施和推广应用必将对生态、环保、资源保护、综合利用和科技发展以及地方经济建设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。
二、接产条件
具有中小型制革设备和场地的生产厂家均可生产,不需要太大的机器设备,但应有中小型的转鼓、去肉机、磨里机、熨皮机、抛光机和喷涂设备等以及相应的供水、电、汽设施。此外还应有一定的流动资金。
三、经济效益
总投资400万元的鸵鸟皮制革加工厂,可行成年产量10000张鸵鸟皮和鸸鹋皮的生产规模。
1年总产值:每张鸵鸟皮、鸸鹋皮的平均面积以8平方英尺计,成革价格以目前的150元/平方英尺,年总产值可达1200万元。
2成本与利润:扣除综合成本(员工工资、原料和加工费、设备折旧等)和各项税费(营业税、销售费用和所得税等),鸵鸟皮革的利润约43元/平方英尺,则年利润约为8×43×10000=344万元。若80%产品出口,可创汇约344×80%/8.3=33.1万美元。
3投资收回期:400/344=1.16年;投资利润率约为344/400=86%。由此可见,本项目的完成和产业化将会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。